EN

易华录·智慧城市 | 对标落实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

  • 2022年12月02日
  • 浏览量:3,766

针对政务数据统筹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共享供需对接不够充分、支撑应用水平亟待提升、标准规范体系尚不健全、安全保障能力亟需强化等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

指南中提到47次“应用”,重点提出“坚持需求导向、应用牵引”,足见在加快推进各级政务数据平台建设和迭代升级的基础上,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数据治理和服务能力是重点工作之一。这也与易华录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布局存在诸多结合点,推动实现“数据服务平台化、城市感知体征化、行业应用场景化、基层治理服务化”,以下进行一一解读。

PART1 加大政务数据应用创新力度,打造一体化、高水平政务数据平台

针对主要任务中提到的“数据服务一体化”,易华录基于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以大数据算法建模、分析应用为手段,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基于政务大数据一体化的一网统管”便是易华录应对数字政府建设的有效利器,以统管数据支撑统管业务和统管事件的路径更加畅通。

政策这样说

按需归集本地区数据,形成基础库、主题库,满足跨区域、跨层级数据共享需求,加强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易华录这样做

易华录打造的“一网统管”以城市运行核心需求和基层社会治理的突出问题为基础,深度应用 “数据湖+城市大脑”的智能中枢能力,依托低成本汇聚和规范化治理统管数据,建设完善人口、法人、自然资源、经济、电子证照等基础库和医疗健康、社会保障、生态环保、应急管理、信用体系等主题库以及城市运行专题库,实现政务数据的统筹管理。

政策这样说

以业务应用牵引数据治理和有序流动,加强数据赋能,推进跨部门、跨层级业务协同与应用,使政务数据更好地服务企业和群众。

易华录这样做

采用“责任田-拉长板-赛马榜”的推进方法 论统管业务,调动业务部门深度参与并主导业务体征建设,构造一套能反馈城市运行态势的业务联动体系,真正做到指标背后有数据,数据背后有阈值,阈值超标可告警,告警信息可处置,实现“一屏观天下”。

政策这样说

全面提升数据共享服务能力,协同推进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共享,探索社会数据“统采共用”,加强对政府共享社会数据的规范管理,形成国家、地方、部门、企业等不同层面的数据协同共享机制,提升数据资源使用效益。

易华录这样做

秉持“高效处置一件事”的原则,无论是主动发现、被动发现还是自动发现的问题和事件最终都汇入“一网统管”平台,按照“上报、立案、派发、处置、核查、评价”的闭环流程进行处置,形成市、区(县)、街(镇)、村(社)、网格的五级联动体系,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处置

同时,依托“一网统管”平台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打造行业版“一网统管”,实现对疫情防控、市域社会治理、文明城市创建等业务领域的赋能。

目前为止,易华录参与的“一网统管”项目已助力多个市、区、县级单位深入推进政务数据协同共享,切实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其中某省会城市核心区“一网统管”项目,自上线以来,已接入视频设备数11000+个,完成累计17000+条物联设备接入,梳理基础指标项1300+个,日均汇聚事件3000+件,真正做到实战管用、基层爱用。

PART2 汇聚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多源数据,建立城市运行生命体征指标体系

基于多年智慧城市建设经验,易华录构建了一整套政务数字化运行的“健康体检系统”,即城市运行数字体征指标体系,并按数据目录和资源清单汇聚政务数据,搭建实时可感知的城市体征平台,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整体感知、全局分析和智能处置。

政策这样说

汇聚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多源数据,建立城市运行生命体征指标体系,运用大数据的深度学习模型,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整体感知、全局分析和智能处置,提升城市“一网统管”水平。

易华录这样做

梳理各行业城市运行相关数字体征指标,按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经济运行四个维度构建城市体征体系;细化完善体征关联数据来源、阈值、更新频率等指标要素;建设城市体征平台,接入汇聚业务系统、物联感知、舆情诉求等数据资源,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构建计算模型、监测预警模型、决策分析模型,从而实现态势全面感知、趋势智能研判、事后溯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