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关键要素:
在充足的订单保证下,公司业绩获得了持续的高增长。后续随着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的落地和大交通业务的快速发展,公司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2015年公司或将在PPP模式和“智慧云亭”上获得更多突破,亦值得积极关注。预测公司15-16年EPS分别为0.80元和1.15元,按26日收盘价50.6元计算,对应市盈率分别为63.51倍和44.14倍,维持对公司“买入”的投资评级。
事件:
公司公布了2014年年报及最新的分配预案。2014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5.80亿元,同比增长90.52%,实现营业利润1.64亿元,同比增长65.27%,实现净利润1.44亿元,同比增长52.38%,每股收益为0.45元。同时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分红1元(含税)。公司预计2015年1季度盈利3615万元-4131.42万元,同比增长40-60%。
点评:
在充足的订单保障下,公司持续高增长。2014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5.80亿元,同比增长90.52%,较上年同期上涨了41.01个百分点,较前三季度增长2.44个百分点,继续呈现加速趋势。在行业上市企业普遍依靠并购快速增长的同时,公司仅依靠原有业务保持持续高增长态势(2014年新计入的子公司乐山易华录、泉州易华录、集成科技皆为新设立的子公司),进一步凸显出公司的良好竞争实力和长期的发展潜力。2014年公司累计新增订单19.67亿元,同比增长23.17%(由于上年基数较高,较前3季度有一定下滑),剩余未结转收入金额13.88亿元,充足的订单成为公司持续高增长的重要保障。比增长114.83%;智慧城市系统业务收入8338万元,同比增长148.77%。
从分产品的收入来看,2014年公司有81%的收入来自工程施工类业务,达到13.06亿元,同比增长87.45%,较上年提高了32.33个百分点;另外有2.48亿元收入来自产品销售业务,同比增长104.19%,亦较上年大幅提高了83.8个百分点。l 公司紧抓智能交通发展机遇,向多维度进行业务扩张。根据Tranbbs 统计数据,2014年城市智能交通行业市场规模为246亿元,同比增长25%,2010-2014年城市智能交通行业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达24%,仍然保持较高的景气度。在当前城市拥堵、治理环境污染背景下,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的总量不足、智能化程度不高,未来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作为国内智能交通领域的领军企业,公司在发展原有城市智能交通业务的同时,继续向公交、轨道交通、民航业务领域进行延伸,在全交通领域开展系统集成、产品开发、信息服务业务。在市场方面,公司先后中标了吉林长春两横三纵、北京公交集团、湛江交警三个规模上亿的项目;在技术方面,公司发布了新一代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ATMS5,并借此成为国内首家通过公安部无锡研究所1049、1146两项标准测试的企业,软实力得到有力的增强;在互联网转型方面,公司通过湛江交警项目(含湛江市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平台)、辽宁省省级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平台项目,与北京邮电大学共建的“互联网与产业创新基地”向结合,加快业务的互联网转型;在产业链布局方面,公司在系统集成业务的基础上,继续加强核心应用软件的开发,同时向信号机、高清摄像机、嵌入式检测识别等行业专用的相关硬件产品拓展。
公司借助战略合作项目,加快在智慧城市领域的跑马圈地。2014年以来先后新增了东海、嘉禾、东莞东城、肥城、曲阜、阳信、阳泉城区7个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合作协议,完成福建泉州、四川乐山、吉林延吉、山东临朐等4个城市智慧城市、信息消费和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的申报工作.同时,公司在2013年签订的智慧临朐、智慧津南项目已经逐步实现落地,为2015年其他战略合作协议的落地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性效应。
商业模式上持续开拓,紧抓PPP 发展的契机。2014年公司继续在商业模式上进行探索,将PPP、EPC(工程总承包)、政府购买服务、工程运营等方式作为大型项目承建的切入点。在财政紧张的大背景下,2014年在财政部、发改委的联合推动下PPP 模式进入开启的元年,2015年有望实现快速落地。公司也及时地进行了PPP 模式的探索,在2015年3月相继签约乐山“智慧云亭”投资运营项目、智慧阳泉城区的战略合作项目。
“智慧云亭”或将成为开启公司运营业务的窗口。2015年3月24日,公司公告与乐山市签署了相关“智慧云亭”投资运营协议。公司将在乐山投资1.5亿元用于年产10000台“智慧云亭”生产集成制造基地的建设,同时公司将用7000万在乐山开展200台“智慧云亭”自主投资、布点和运营,同时获得20年的运营权。“智慧云亭”的建设布局,一方面为政府提供便民服务,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另一方面,公司通过嵌入金融、物流、电信运营商的服务及广告类业务,沉淀数据进行二次数据开发,可以获取相关的收益。公司在智慧阳泉城区的框架协议中也涉及到了智慧云亭的内容,未来将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2015年3月轨道交通领域再中大单。2015年3月26日午间,公司公告了合作伙伴中铁电器化局中标“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轨电车T1、T2试验线工程创新投融资建设项目3标段”的事宜,由于公司将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参与项目的投资和建设,预计将获得其中供电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的部分设备和服务的采购及集成(不含施工安装)工程,项目规模约3亿元。中标后,公司将与中铁电气化局及其他合作伙伴共同组建项目公司,其中公司出资占比51-70%,项目公司资本金投入为该项目投资总额(投资估算30亿元)的25%。此次项目的中标及实施有助于公司在轨道交通建设领域的快速发展及经营的积累,也将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的影响。
定增增强公司的资金实力,后续有望加速并购步伐。随着5月份创业板再融资的放开,公司也于2014年10月公布了最新的增发预案,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5500万股(发行价格不低于29元/股),募集资金15.95亿元。其中大股东华录集团认购5.6亿元,中国华融2亿元,智诚投资(合伙人系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2.3亿元,中再资管4亿元,潇湘投资2亿元,锁定期3年。此次再融资项目中,大股东继续加大了对公司的投入,公司也通过融资方式锁定核心领导团队,同时此次引入的中再集团、成功控股集团亦有望为与公司展开更多的业务合作。募集的资金中,有7.5亿用于偿还公司借款,剩余部分全部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一方面将降低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减少公司的财务费用;另一方面,将增强公司资本运作的能力,加速完成公司的产业链布局。
毛利率下滑对整体盈利能力形成拖累。2014年公司毛利率、营业利润率、净利润率分别为29.5%、 10.4%、9.1%,分别较上年下滑了3.95、1.58、2.28个百分点。2014年公司加大了硬件产品的销售,同时向轨道交通等大交通领域的业务扩展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我们判断这部分的业务对公司的毛利率形成了一定的拖累。随着业务结构的调整,未来公司毛利率将维持在一个新的平衡区间。在费用方面,2014年公司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6.58%、6.78%、2.59%,分别较上年增长了-1.15、-2.78、1.07个百分点。2015年随着定增项目的完成,公司的财务费用有望锐减。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测公司15-16年EPS 分别为0.80元和1.15元,按26日收盘价50.6元计算,对应市盈率分别为63.51倍和44.14倍,维持对公司“买入”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河北项目落地持续推后;地方政府财政影响智慧城市项目落地。